在清朝末年当一名新军士兵是什么体验?

凨影 2019-1-9 290

图:蔡锷

蔡锷到来后,十九镇统制(师长)钟麟同委托他为将士写一份“精神讲话”。蔡锷很快发了一本新教材让你们学习,这就是他亲自编纂的《曾胡治兵语录》。这本书后来被蒋介石作为黄埔军校教材。你后来想蔡锷的时候,总是哭着说,要不是蔡锷走的早,中国历史上有蒋介石什么事啊?你文化水平不高,当时看这本书还挺烦的,心里老嘀咕:当兵就当兵,看哪门子书,想看书不如去学堂。

瞧你们这兵当的,挖坑比农民苦;读书比学生苦。

但是蔡锷毫不动摇,既狠抓军事训练,也狠抓政治学习。你终生不忘蔡锷的教导主要有三点:

其一,爱民。蔡锷反复跟你们上课,说“爱民为治兵第一要义”,参军之前都是民,吃穿都是百姓供,我们每到一地,给养、力夫、探子、带路等等,哪一样都要依靠老百姓。当兵的怎么忍心去危害老百姓?

其二,救国。当兵不是为了混口饭吃,列强环伺、国家危难,我们作为军人,必须以救国为目的,以死于报国为归宿。

其三,强军。战争不是儿戏,或者冰天雪地、或者酷暑难耐,或者雨雪露营,或者日夜行军。打起仗来,没吃没喝,血肉横飞,这些苦、这些惨,平时不训练有素,怎么打得赢?

蔡锷每天像个婆婆,见面就唠叨,见面就唠叨,说的你们都背下来了。当时不觉得,后来所有认识你的人都说你变了,你看得远了,有抱负,有情怀,讨人喜欢。蔡锷最大的功绩是给这支军队注入了灵魂。

一支有灵魂的军队就会思考、会选择。

一九〇〇年以后,清政府就开始派出大量留学生留学西洋东洋,本意是培养新一代“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朝廷奴才,也就是忠于满清朝廷的思想和西方实用的本领,哪知道留学生有了对比才知道满清有多可恶。

这批留学生,后来大多数都成为了满清的掘墓人。在当时,他们在国外成立学生组织,出版爱国杂志《云南》,揭露朝廷黑暗。省内又有《云南日报》、《星期报》、《云南公报》遥相呼应,就连茶楼都有戏子唱哭诉民生艰难的戏。

这样的社会氛围下,新军士兵渐渐倾向进步。新军变成了一支充满朝气的军队,躁动的情绪弥漫军营。

参考书目:

《蔡锷自述》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 2011年

沈云龙主编 《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七十三辑》《蒋百里先生传》陶菊隐 文海出版社;

《曾胡治兵语录》时代传媒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

《严复戒鸦片:嘴上说不要,身体却很诚实嘛》,《淘历史》微信公众号2018年9月10

《清末新军变异之成因探析》仲华《南京社会科学》1994 年第 10 期

《清末新军的编练与教育》吴达德《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 年第 2 期

《德国与晚清军事现代化》王建华《江海学刊》2004 年第 05 期

《德国克虏伯与晚清军事的近代化》乔伟《南开学报:哲社版》1999 年第 03 期

《试论袁世凯在清末军制改革中的作用》徐林祥《安徽史学》1994 年第 04 期

END

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账号

往期目录

中世纪的奇葩性生活

教科书为何称他“民族英雄”

埃及人在修金字塔,中国人在做什么?

日本人的起源是哪里?

被邀请出席新中国开国庆典的帮会大佬

新疆是先有了汉族还是维族

死人是怎么结婚的?——聊聊冥婚

抗日战争中,蒋介石是怎么失去南京的呢

TAGS 清朝 新军 士兵 体验

最新回复 (0)
返回
发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