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2018年12月8日2时23分,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着陆器和巡视器(月球车)组合体发射升空。经历近一个月的飞行之后,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成功着陆月球背面,随即着陆器与巡视器分离,开始就位探测和巡视探测。
为增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扩大开放共享,此次“嫦娥四号”搭载了各式各样的有效载荷探测器,其中包含了中国联合德国、荷兰、瑞典、沙特4国的有效载荷。
中德:中子与辐射剂量探测仪 测量基本辐射危害程度
中国与德国合作研制的是中子与辐射剂量探测仪,该项探测在国际上属于首次。中方首席专家张珅毅研究员介绍,该载荷安装在着陆器上,核心目标是测量月球表面粒子基本辐射情况和危害程度。
北京《人民日报》报道,由于月球表面没有大气,因此深空中宇宙粒子时时刻刻会打在月球表面。如果航天器在月球上登陆,会受到粒子的损伤和影响。那么载人登月之前,进行辐射环境的测量和辐射风险度的评估,能够为月球的开发和载人登月做好前期准备。
“玉兔二号”漫画(图片来源:新华社)
国际专家:中国航天探索展现开放心态
“嫦娥四号”搭载了来自四个国家的有效载荷探测器,在国际专家看来,这正体现出中国在航天探索领域的开放心态。
“中国正与许多国际伙伴进行合作,而且合作越来越多,”维默尔-施魏因格鲁伯对中国航天的开放表示赞赏,“我不认同那种因为担心技术外流而拒绝合作的做法。在我看来,技术只会因为拒绝分享而消亡。”
另据北京参考消息网报道,对于嫦娥四号的登月,美国罗德岛州普罗维登斯的布朗大学著名行星学家吉姆·黑德说,嫦娥四号任务进一步证明,中国不仅将月球视为一个具有科学意义的天体,而且也是中国成为新的全球超级大国的漫长征程中的一个重要战略资产。
对于未来,黑德表示,“未来几年中美两国的探月方式将是很有意思的。但在2011年,美国国会曾通过立法禁止NASA与中国进行任何双边合作。而在我看来,把中国的成就排除在进一步了解月球的统筹规划之外是没有道理的。”
太空政策在线网站任编辑的太空政策问题专家马西娅·史密斯说,“尽管美国与中国的地缘政治形势很微妙,但与俄罗斯也是如此,然而NASA和俄罗斯却有着广泛的太空合作,被认为是其他方面紧张关系的一个例外。因此,中美月球政治的“绕月”问题迫在眉睫:那为什么不能与中国在民用太空目标方面进行合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