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途末路的曼施泰因

凨影 2019-1-9 250

英国人认为:曼施泰因出身贵族,受过良好的军事教育,早年是一个优秀的参谋军官,对战术、战役、战略都有自己比较成熟的观念,由于参与制定了进攻法国等完善的作战方案,他在德国享有“伟大战略家”的声誉是说得过去的,但除此以外,他在战略和军事思想上的贡献并不引人注目。在一战时期,曼施泰因只获得有限的作战经验,从本质上讲,他一直是一名步兵,所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样一个军事技术大发展的时期,他能够提起的贡献只有“突击炮”。值得研究的是,从1942年12月到1944年3月,曼施泰因进行了15个月的艰苦作战,他指挥的南方方面军从顿河草原退到加利西亚,仍能保持比较完整的战斗力,的确是一个奇迹,所以在德国所有的高级将领中,曼施泰因是最有成就的野战指挥官,但这个“最有成就”不能理解为唯一,因为他与古德里安、霍斯、李莱斯相比,大概处于同一个档次。美国人认为:曼施泰因是德军在二战中最优秀的野战部队司令。

穷途末路的曼施泰因

坦克连

想当年曼施泰因救援行动失败后,,河方面军从高加索撤回乌克兰,名称也改为南方方面军。这时希特勒对曼施泰因在斯大林格勒的表现很不满意,甚至对他的指挥能力也产生了怀疑,已有将他免职的考虑。此时曼施泰因提出了一个在乌克兰地区对据守哈尔科夫地区苏军实施反击的作战设想,希特勒遂改变想法。反击从2月19日开始,到3月初结束,曼施泰因攻占了哈尔科夫,共俘虏苏军9000多人,但曼施泰因报告说,战场上还发现苏军尸体2.3万具。这一报告是否真实,难以判定,但哈尔科夫一战形成的客观形势是,德军获得了喘息机会,前进的距离却十分有限;在这一方向上苏军也只是暂时停止了进攻,并未大伤元气。

穷途末路的曼施泰因

曼施泰因

德军在斯大林格勒大败后,在1942年冬季和1943年春又遭重创,仅在冬季作战中,就有110个师被苏军歼灭,整个战局对德军日趋不利。希特勒为挽回败局,决定在苏德战场发动一次大规模反攻,这就是后来被称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坦克战”-库尔斯克战役。当时,库尔斯克是一个突入德军防线的突出部,苏军如果能巩固这一突出部,就可以从侧翼袭击德军,进而收复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德军如果能拿下这一突出部,就可以再次进攻莫斯科。因此,希特勒决心合围并歼灭库尔斯克地区的全部苏军,完成1942年没有完成的战略计划,重新夺回战争主动权,创造一个“德国的斯大林格勒"。希特勒为组织这次战役,在国内发布了“总动员令”,加强了军火工业的生产;强征17岁到50岁的男子人伍补充前线;还利用美英迟迟不开辟第二战场的机会,把西线的精锐部队调往苏德战场。

穷途末路的曼施泰因

曼施泰因

在库尔斯克,希特勒集结了陆军的50个精锐师,包括16个坦克师和3个摩托化师,总兵力达90万人,坦克2700辆,火炮10000门,飞机2000架。准备以克鲁格的中央集团军群和曼施泰因的南方集团军群在库尔斯克两侧实施向心突击,插人根部,将库尔斯克地区的苏军 彻底斩断。但是由于德军的准备再拖延,苏军获悉了德军的意图,立即进行了迎战准备,构筑工事,增调兵力,调整部署,加强指挥,斯大林决定由自己的“救火队”-朱可夫指挥罗科索夫斯基的中央方面军和瓦杜丁指挥的沃罗涅夫方面军,共133.6多万人、1.9万门火炮、3444辆坦克和2 172架飞机迎战库尔斯克。战役发起前,曼施泰因向希特勒建议:让苏军先进攻,等苏军深入德军阵地后再以装甲兵力围歼;古德里安也持此见。但希特勒不听进言,坚持先行进攻。古德里安为此还责怪曼施泰因进言不力。有意思的是,在苏军方面,应当谁先动手的问题也引起了较大争论,有文献说:斯大林认为苏军除了中央方面军和沃罗涅夫方面军外,还有科涅夫指挥的草原方面作为战役预备队,握有绝对优势,应当先进攻。

穷途末路的曼施泰因

曼施泰因

瓦杜丁将军支持这一方案,但朱可夫和罗科索夫斯基力劝斯大林忍耐待机,让德国人先动手,等到德军突击集团被削弱疲惫后,再以主力进行致命攻击。据说这一争论持续了3个月,但斯大林最终接受了朱可夫和罗科索夫斯基的意见。大战于7月5日开始,南北两个德军集团军群在8天内仅分别前进了9km ~ 15km和5km ~35km就损失掺重,完全丧失了进攻能力。接着苏军转入大规模反攻,除原有3个方面军外,还调集了另外两个方面军参加反攻。8月23日,战役以苏军的全胜而告结束。由于会战的规模不断扩大,双方最终投入兵力400多万人,火炮6.9万门,坦克1.3万多辆,作战飞机1.2万架。战中,德军损失50多万人,坦克1500多辆,火炮3000多门,飞机3700多架。德军在东线最后一次攻势行动被彻底粉碎,斯大林曾评论说:库尔斯克会战打断了德军的脊梁骨。从此,德军在苏德战场上再也没有战略进攻能力了。

穷途末路的曼施泰因

曼施泰因

库尔斯克战役结束后,纳粹德国危机四伏,希特勒不再信任任何德军将领,他决心靠个人的意志力来克服逆境,他禁止任何撤退的要求和行动。但曼施泰因却要求希特勒给他作为战地指挥官能根据当时情况决定行动的一定权力,他还认为希特勒直接指挥前线战事是一种错误,应当任命一位职业军人作为国防部长兼陆军总司令,以代替希特勒进行直接的作战指挥。但是,此时的曼施泰因已完全失去了希特勒的信任,希特勒认为他有不臣之心,所以他的许多建议都遭到希特勒“愤怒的拒绝”,尽管他曾明确表态不参加任何针对希特勒的政变行动。曼施泰因走到了穷途末路。1944年3月30日,希特勒在给曼施泰因授“铁十字勋章”时,宣布由莫德尔接任他的集团军群司令一职。希特勒说:面对苏联的东线已无进行大规模作战的可能,不再需要曼施泰因这样的大将之才。他又说:他对曼施泰因仍然信任有加,不久将有重要任用。但事实上,曼施泰因再也未能重出江湖,再披战袍。1945年德国战败后,曼施泰因被英军俘获; 1949年被英军军事法庭定为战犯,判处18年徒刑; 1953年获释后,曾任联邦德国军事顾问; 1973年6月11日死于慕尼黑。

最新回复 (0)
返回
发新帖